GIS局部放電檢測儀的主要方法及應用范圍
GIS局部放電的特殊性與檢測重要性
GIS局部放電的特點:
封閉性:設備完全密封,無法直接接觸內部部件,必須采用非侵入式檢測。
絕緣介質:內部為高氣壓SF6氣體,絕緣性能極好。但一旦存在缺陷,放電發展速度很快,可能迅速演變為故障。
缺陷類型典型:GIS內部的放電缺陷通常很典型,如:
自由金屬顆粒:在殼體底部跳動或吸附在高壓導體上。
導體尖刺:高壓導體或殼體上的毛刺引起的電暈放電。
絕緣子表面污染:絕緣子表面存在金屬顆?;蛩?。
絕緣子內部氣隙:盆式絕緣子內部存在制造缺陷。
后果嚴重:GIS是變電站的核心設備,其故障會導致大面積停電,維修周期長,經濟損失巨大。
因此,對GIS進行局部放電檢測,是發現早期絕緣缺陷、防止突發性故障的最有效手段。
GIS局部放電檢測儀的主要方法與原理
針對GIS的特點,主流檢測方法有以下幾種:
1. 特高頻法(UHF - Ultra-High Frequency)【當前最主流、最靈敏的方法】
原理:GIS內部發生局部放電時,會產生上升沿極陡(納秒級)的電流脈沖,激發出頻率高達300MHz ~ 3GHz的電磁波。這種電磁波可以在GIS腔體內像波導一樣傳播很遠。
傳感器:通過安裝在GIS盆式絕緣子上的內置或外置UHF傳感器(耦合器)來接收這些電磁波信號。
優點:
靈敏度極高:能夠檢測到幾個皮庫的微弱放電。
抗干擾能力強:常規電力系統的電暈等干擾頻率較低(<300MHz),UHF法能有效避開。
可進行定位(通過多個傳感器信號的時間差)。
可在線監測,不影響設備運行。
缺點:
難以進行絕對放電量的標定,通常用dBm等相對值表示信號強度。
傳感器安裝位置對檢測效果影響大。
2. 超聲波法(AE - Acoustic Emission)
原理:局部放電發生時,會產生聲波和超聲波信號(頻率通常為20kHz ~ 300kHz)。這些信號通過SF6氣體和GIS殼體傳播。
傳感器:將超聲波傳感器 吸附在GIS金屬外殼的外部,接收聲信號。
優點:
定位精度極高,是物理定位 的最佳方法。通過比較信號到達不同傳感器的時間,可以精確定位到米甚至分米級。
完全非侵入式,傳感器安裝靈活。
對體外電磁干擾不敏感。
缺點:
信號在金屬和氣體中衰減大,檢測范圍有限。
容易受環境噪聲(風雨、振動)干擾。
靈敏度通常低于UHF法。
3. 暫態地電壓法(TEV - Transient Earth Voltage)
原理:內部放電產生的電磁波部分會通過盆式絕緣子縫隙泄漏出來,在GIS金屬外殼上產生一個暫態的地電壓脈沖。
傳感器:使用TEV傳感器在殼體接縫處檢測。
優點:便攜,操作簡單。
缺點:主要用于開關柜,對全封閉的GIS靈敏度較低,應用較少。
GIS局部放電檢測儀的作用與檢測范圍
作用:
絕緣缺陷早期診斷:在耐壓試驗和運行中,及時發現上述各類典型缺陷。
故障定位:結合UHF和超聲波法,可以精確找到放電缺陷所在的氣室或具體位置,極大縮短檢修時間和范圍。
質量控制:
出廠試驗:作為GIS制造后的必檢項目。
現場交接試驗:在安裝完成后,與交流耐壓試驗同步進行,這是國際慣例(IEC 62271-203標準要求)。能在高電壓下發現運輸和安裝過程中產生的新缺陷。
狀態監測與預警:對運行中的GIS進行定期巡檢或在線監測,評估絕緣狀態的變化趨勢,實現預知性維護。
檢測范圍(應用場景):
制造廠:100%出廠試驗。
新站建設/擴建:安裝后的交接驗收試驗。
運行中變電站:定期巡檢、故障排查、大修后驗證。
- 上一篇: 電壓互感器試驗項目及試驗標準規程
- 下一篇: SF6氣體回收裝置的主要作用及選型方法














